Skip to content

巧用美股市场 “午餐效应”,日内盈利轻松实现

作者:老余捞鱼

原创不易,转载请标明出处及原作者。

  写在前面的话:今天分享一个有趣的策略,这个策略由美股市场一种长期出现的规律所启发,这个规律是在美股市场交易日的午餐时间前后,股票往往会上涨,而在午餐之前的时间,股票则经常是震荡或下跌的状态,这个规律被称为「午餐效应」。

一、美股背景

美股市场一个普通的交易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。
凌晨4点到上午9:30属于盘前交易时段这个时段大部分股票的交易非常不活跃,买卖价差(spread)大,流动性差。少部分股票受新闻事件影响,交易活跃度好(比如某生物制药公司的药物通过了FDA批准)。
上午9:30到下午4点属于常规交易时段-美股交易的主要时间段,一个交易日的常规交易时间段,绝大部分交易发生在这个时间段。
下午4点到晨4点属于盘后交易这个时间段交易寥寥,部分券商(Robinhood、TD Ameritrade)提供夜间交易。
多个学术研究发现,美股市场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隔夜收益,也就是说,收益主要来源于非常规交易时间段(不是日内),这种现象被称为「隔夜异常」,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那时候,很多公司经常在交易时段外发布重要消息,在投资者得到好消息后,会在下一个交易日买入,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隔夜收益显著高于日内收益的现象。

随着这种「隔夜异常」的模式被观察到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了捕捉这些隔夜收益,纷纷在收盘前买入,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现象。

二、午餐效应

出了隔夜收益异像外,美股市场还存在着一种「午餐效应」。顾名思义,午餐效应指的是在吃午饭时间前后,价格呈现出来的一致性规律。

从每小时的分层收益折线图上可以看出,美股市场在最近的几年表现出显著的「午餐效应」,具体表现是从11点到12点的时间段内,股价会出现一些回调,而在12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内,股价又开始抬头上涨。

可以看到收益率呈现明显的分层:


「午餐效应」并没有出现在学术论文上,但是这个现象在几本书中被提到过:The art of trend following:animal spirits和your path to profits两本书中都有提到美股价格的午餐效应现象。关于它的出现,有一些说法——比如说在午餐时间段人工交易员都去吃饭了,市场流动性降低,算法交易专门挑这种流动性低的时刻进场,然后导致了价格的波动。

三、运用简单策略及回测

我们选取美股闪崩后的时间点到今年的5月作为回测样本,也就是2010年5月6日到2024年一共14年的时间窗口,选择标普500指数作为交易标的。

这个策略的构建逻辑非常简单,在午餐时间之前,先做空指数,再做多指数,一共有3个步骤:

  • A.在上午11点做空标普500指数;
  • B.在中午12点平掉之前的空头仓位,然后立刻做多;
  • C.在下午2点卖出全部的多头仓位。


这三步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日内反转策略。这个策略的回测情况怎么样呢?

这个简单的日内反转策略在14年的时间里,带来了将近100%的收益,当然,这个收益和直接持有标普14年将近15倍的回报相比,微不足道,但请注意这是一个日内交易策略,意味着我们错过了大量的隔夜收益,而回到这个策略的逻辑出发点,在午餐时间点前后做空后做多,做多带来了明显的回报,说明了我们确实捕捉到了日内的价格规律。


四、总结

这是一个简答的单因子反转策略,这个因子就是“时间”,仅在时间这一个维度上,我们获得了一个还不错的做多策略。很多品种的价格走势都和「时间」息息相关,这其中的本质原因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不同,利用不同时间上行情的特点,可以做出很多类似的策略。


本文内容仅仅是技术探讨和学习,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
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。

Published inAI&Invest专栏

Be First to Comment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