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告别盲猜!这套“抄底摸顶”战法,精准抓住买卖点

作者:老余捞鱼

原创不易,转载请标明出处及原作者。

写在前面的话: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能让你在股市、币圈、期市里抓住最佳买卖点的“傻瓜式”交易策略!这套方法,简单、高效,用最简单的信号告诉您“该出手了”,让你轻松告别盲猜。

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困惑:眼睁睁看着一只股票从眼前飞涨,或者一个币种突然暴跌,而你却只能干瞪眼?是不是总在懊悔“早知道我就买了/卖了”?所以在刀光剑影的金融市场里,光靠经验和运气是远远不够的,我们更需要一套精准、高效、有纪律的交易系统。

这套策略,我已经用它在股票、加密货币、外汇甚至期货市场里反复验证过,效果惊人!它能帮你像专业玩家一样,一眼洞穿市场玄机,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赚钱机会

一、解密核心武器:两大“神助攻”指标!

这套“抄底摸顶”秘籍的厉害之处,在于它巧妙地结合了两个在交易圈里赫赫有名的“神助攻”指标。它们就像是你的左右手,一个负责看清大趋势,另一个负责确认进场时机

1.1 卡玛高清趋势线

作用: 它就像一个非常灵敏的“指南针”,能清楚地告诉你当前市场是涨是跌。当你看到它变色,就意味着趋势要变了!

用法: 简单粗暴!线变绿了,说明多头力量占优,准备上涨;线变红了,说明空头力量强大,可能要下跌。

视觉效果: 在K线图上,它会用醒目的绿色和红色信号,直接告诉你该“买”还是该“卖”。

额外福利: 这条线还能充当你的“止损线”!如果你买入后价格跌破了这条线,就该及时止损,避免亏损扩大。

1.2 多空力量对比图

作用: 这个指标更厉害,它能实时告诉你市场上的多头和空头力量谁更强,就像是市场的“心跳图”。它能帮你确认趋势的“真实性”。

视觉效果: 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,红色柱子越高,说明空头力量越强,下跌的可能性越大;绿色柱子越高,说明多头力量越强,上涨的可能性越大。

1.3 策略亮点

交易的真谛在于“清晰”!本策略的回测结果如下:

交易编号市场时间框架信号类型结果盈亏比
1比特币3分钟买入盈利1:2
2美元/日元15分钟卖出亏损-1:1
3苹果股票1小时买入盈利1:2.5

以下是这个策略的核心对比优势:

特点本策略传统策略
信号清晰度高(多重确认)中(易受噪音干扰)
适用市场多种市场有限
操作复杂性简单复杂
风险管理内置止损和目标需手动设置
优势对比表格
  • 清晰性:减少交易中的猜测,提供明确信号。
  • 确认:通过两个指标和K线形态的多重确认,提高可靠性。
  • 纪律:内置止损和目标,强制执行风险管理。
  • 通用性:适用于股票、外汇、加密货币、指数等多种市场。
  • 简单性:新手也能快速上手,操作直观。

二、策略设置

为了大家能简单上手操作,以下是我在 TradingView 上设置此策略的方法。如果大家要将策略用到国内的同花顺、东方财富、大智慧等工具平台上,我也为大家准备了相应的说明。

2.1 在TradingView上添加

打开TradingView,选择您想要交易的图表,然后搜索 Long Short DOM并将其添加到图表中。

接下里继续添加 KAMA Clarity Trend 指标:

设置用默认的即可。

2.2 在国内软件上配置

不少读者都会问,我们用不了TradingView,你需要告诉我们如何在“同花顺”或“东方财富”等软件上找到它们?

这套策略在TradingView上表现出色,但如果你习惯用国内的交易软件,比如同花顺、东方财富、大智慧等,或者是一些券商的交易软件,它们通常不直接提供这两个指标。

不过别担心!你可以手动设置或寻找类似的替代指标

  • 卡玛高清趋势线(KAMA Clarity Trend):你可以尝试在指标库里搜索“自适应移动平均线(KAMA)”KAMA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平滑指标,虽然不一定有直接的“清晰趋势”功能,但你可以结合KAMA的方向变化来判断趋势。或者寻找带有买卖信号提示的趋势类指标。
  • 多空力量对比图(Long Short DOM):这个指标比较特殊,它更侧重于展示订单流和买卖压。在国内软件中,你可以通过“委买委卖盘”、“大单流向”、“量比”等指标来辅助判断多空力量的对比。虽然不如DOM直观,但也能提供类似的参考。

建议: 如果你真的想最大化发挥这套策略的威力,我还是强烈建议你在TradingView上尝试,因为这两个指标是专门为这套策略设计的,并且它们是免费的。

三、趋势判断与识别

这套策略最棒的地方就是简单易学,即使你是交易新手,也能快速上手。我建议大家把时间周期设置为3分钟,这样既能捕捉到短线机会,又不会因为波动过大而手足无措。

3.1 买入条件

当你想入场抄底时,记住这三个条件,缺一不可!

  1. 卡玛清晰趋势线发出买入信号: 也就是趋势线变绿,并且出现绿色的买入箭头。
  2. K线图上出现“看涨蜡烛”: 确认K线是上涨的形态(比如大阳线)。
  3. 多空力量对比图显示绿色柱子: 表明多头力量占据主导。

建议大家把时间周期设置为3分钟,这样既能捕捉到短线机会,又不会因为波动过大而手足无措。交易操作流程如下:

步骤描述
1. 确认信号KAMA Clarity Trend 出现绿色买入信号,同时 K线形成看涨形态
2. 确认动能Long Short DOM 显示为绿色柱状,且柱子逐渐变高。
3. 下单买入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,果断下达买入指令。
4. 设置止损将止损位设置在 KAMA Clarity Trend 线下方一点
5. 设置止盈目标是风险收益比为1:2 (比如冒1000块钱的风险,就目标赚2000块钱)。

3.2 卖出条件

当你准备卖出或者做空时,同样是三个条件,一个都不能少!

  1. 卡玛高清趋势线发出卖出信号: 也就是趋势线变红,并且出现红色的卖出箭头。
  2. K线图上出现“看跌蜡烛”: 确认K线是下跌的形态(比如大阴线)。
  3. 多空力量对比图显示红色柱子: 表明空头力量占据主导。

交易操作流程如下:

步骤描述
1. 确认信号KAMA Clarity Trend 出现红色卖出信号,同时 K线形成看跌形态
2. 确认动能Long Short DOM 显示为红色柱状,且柱子逐渐变高。
3. 下单卖出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,果断下达卖出指令(或做空)。
4. 设置止损将止损位设置在 KAMA Clarity Trend 线上方一点
5. 设置止盈目标是风险收益比为1:2 (比如冒1000块钱的风险,就目标赚2000块钱)。

3.3 实盘小贴士

光有策略还不够,想要在市场上长久赚钱,你还需要掌握这些“升级技巧”:

  • 远离“新闻轰炸”: 重大新闻发布时,市场波动会非常剧烈,技术指标在这种时候可能会失灵。尽量避免在新闻事件前后交易,等市场稳定下来再说。
  • 坚持写“交易日记”: 每次交易都记录下来,无论是赚了还是亏了,都要分析原因。这样你才能不断进步,找到自己的问题。
  • “小仓位”先行: 每次交易只拿出总资金的**1%-2%**去冒险。这样即使亏了,也不会伤筋动骨。记住,保住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!
  • 先“模拟”再“实战”: 在用真金白银操作之前,一定要先用“模拟盘”或者“历史回放”功能多练习。至少跑50-100次,直到你完全掌握这套策略的精髓。
  • 学会“借力打力”: 这套策略虽然很厉害,但如果能结合其他辅助工具,比如支撑/阻力位、成交量、趋势线等等,效果会更好!

3.4 常见问题解答

问题我的回答
1. 这套策略能用于期权交易吗?当然可以!但主要用来判断底层资产的走势方向。你可以用它来决定期权的买入/卖出方向和行权价。
2. 最佳的交易时间周期是多久?虽说所有周期都适用,但我个人推荐3分钟到15分钟,适合日内短线交易。如果你做波段,也可以选择更长的时间周期。
3. 这套策略能100%赚钱吗?金融市场没有100%的策略。我前面说的“高成功率”是指当所有条件完美匹配时,胜率会非常高。任何策略都有风险,学会控制风险才是王道。
4. 这两个指标会“画线作弊”吗?不会!经过我大量测试和用户反馈,这两个指标都不会在未来改变历史信号,信号都是实时的,放心使用。
5. 手机上能用吗?可以!TradingView的手机App完美支持这两个指标,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抓住行情。

四、观点总结

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套结合“卡玛清晰趋势线”(KAMA Clarity Trend)和“多空力量对比图”(Long Short DOM)两大核心指标的“傻瓜式”交易策略。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两个指标,通过“三点一线”的判断方法,精准捕捉股票、加密货币等资产的买入和卖出信号,并强调了严格止损止盈的重要性。

  • 核心策略: 结合KAMA Clarity Trend判断趋势,Long Short DOM确认动能。
  • 操作简便: “三点一线”原则,买卖信号清晰。
  • 风险控制: 强调严格设置止损止盈,风险收益比1:2。
  • 实战技巧: 远离新闻、交易日记、小仓位、模拟先行、结合其他工具。
  • 适应性强: 适用于多种金融市场和交易周期。

所以,下次当你看着K线图,不知道该买还是该卖的时候,请记住这套秘籍,它或许就是你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!

#TradingView教程 #交易策略 #炒股秘籍 #加密货币 #量化交易 #技术指标 #财富自由 #投资理财 #K线 #小白入门 #赚钱攻略

感谢您阅读到最后,希望这篇文章为您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实用的知识!如果觉得有帮助,请不吝点赞和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。祝您投资顺利,收益长虹!如果对文中内容有任何疑问,欢迎留言,我会尽快回复!


本文内容仅限技术探讨和学习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
Published inAI&Invest专栏

Be First to Comment

发表回复